日前,依据2025年度中央安全生产考核巡查工作安排,将在10-11月份,派出22个中央安全生产考核巡查组,陆续进驻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年度考核巡查。
从10月9日至10月31日,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已经通过互联网、电话、信件等3种途径,受理群众反映和职工报告问题隐患线索。受理范围主要包括:涉及安全生产相关的重大问题隐患、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等,同时受理有关部门和企业一线干部职工反映各级各部门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上存在的问题、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工作的建议。
中央安全考核巡查作为国家安全治理的“顶层设计”,对于地方和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场安全领域的年度大考!
本次考核巡查将在延续第一季度“明查暗访”模式基础上增加“年度综合考核”,22个巡查组由国务院安委会成员单位负责人带队,成员涵盖应急管理、住建、交通、消防等多领域专家。范围覆盖全国所有省级行政区,重点检查化工园区、矿山、建筑施工、道路运输等高风险领域,并针对2025年上半年发生的重大事故案例开展“回头看”。
考核巡查组将通过实地查访、专家指导、约谈督办等方式,核查地方党委政府责任落实、风险隐患整治及事故查处情况,不只是评估书面材料,更注重看现场、查台账、调取整改记录等,确保问题得到切实解决。
考核结果不仅将与地方政绩考评挂钩,更有可能对于存在具体问题,屡次整改不利的企业加重处罚。
??巡视组将安全生产纳入地方党委政府高质量发展考核,重点核查“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实情况。例如,某省因未将安全生产纳入干部政绩考核体系,被巡视组责令限期整改,相关责任人被追责。这种“政治体检”倒逼各地方政府必须对巡视核查“高规格积极应对”。
??针对矿山、危险化学品、燃气等高危领域,巡视组采用“数据溯源+现场核验”等方式,核查企业风险台账及闭环整改情况。2025年初,某化工企业因隐瞒重大隐患,被巡视组“回头看”发现,导致企业信用评级下调、企业相关保险费率如安责险上浮30%,深切感受到了“安全风险导致成本增加”的“切肤之痛”。
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安全生产考核巡查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其中明确强调:各省级党委和政府要视情节轻重,对安全生产考核巡查通报反馈的典型案例以及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依法查处、追责问责、公开曝光,督促问题隐患整改落实到位。
中央巡视核查通过压实地方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与企业主体责任,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履责”的治理共同体。考核巡查组聚焦重点行业,坚持“督”“帮”并重:既严格指出问题隐患,更着力帮助被检查单位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力求“整改一项隐患,解决一类问题”。
如日前中央安全生产考核巡查组第十九组在河南省信阳市开展明查暗访工作。深入基层一线,接连发现某燃气企业气瓶层层堆叠;未安装可燃气体报警器;粉尘涉爆企业未使用防爆电气设备等问题……考核巡查组会同属地相关部门研判,提出具体解决方案,责令企业限期制定整改方案,分时段、分区域尽快完成,在保证安全隐患能得到及时消除整改的同时,最大限度帮企业减少经济损失。对于考核巡查发现的问题和隐患,河南省安委办、信阳市委市政府表示,立即启动整改,确保隐患闭环整改到位;并开展全面自查,加强监管执法和跟踪督导,坚决防止发生同类问题。
作为深耕安全风险管理领域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安环家凭借自身科技创新及资源优势,依托安责险相关政策,彻底打通“保险”与“安全风险管理”间的行业壁垒,提供一站式安全风险管理解决方案,深度服务于安全风险管理行业每一个生态角色,有效推动安全风险管理产业链融合发展和协同进化,通过多方合力共同构筑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长效机制。
中央安全生产考核巡查的启动,不仅是对各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年度安全大考,更是“监管利剑”常态化存在的体现,提醒着安全风险管理各个相关方要始终绷紧“安全”这根重要“神经”!
安环家则以科技化、市场化手段助力安责险事故预防高质量、高标准落地,在降低事故发生率的同时,推动安全风险管理从“被动合规”向“主动预防”的转型,为社会安全治理的“风险减量”目标提供可量化、可持续的落地路径。